馮順弟,一聽這個名字或許大家都很陌生,但提及她的兒子“胡適”相信無人不知。馮順弟一生坎坷,對幾個子女盡心盡力,十分了不起。
# 結合,天注定?!
17歲那年,上莊的媒婆來家提親,胡適外公樂開了一朵花,媒婆一說完,他臉又黑了:“那胡傳,一個49歲的老頭子,年紀大也就算了,還娶過兩任妻子,眼下還帶著前妻的女兒和兒子,嫁過去豈不是太委屈~”。
可是,馮順弟不這么看:“給人家做晚娘,彩金應該多些,重建祖屋的心愿可以實現了,聽說胡先生也是個好人......”
母親見不得自己的女兒吃虧,但又抹不開面,于是勉強答應,給了媒婆假的生辰,媒婆高興壞了,跑去找村里的算命先生排八字,哪知道算命先生可了不得,不僅算出這個生辰是假的,而且還準確的記得馮順弟真正的生辰,于是排開一算,金玉良緣,天注定。
# 父親早逝,母親撐起了這個家
就這樣,17歲的馮順弟(胡適母親)嫁給了比他大32歲的胡傳(胡適父親)。
兩年后,馮順弟生了個兒子,取名嗣穈,后改了名字—胡適。
可好景不長,就在胡適不滿四歲時,父親病死他鄉,23歲的馮順弟成了寡婦。
從此,馮順弟以后母的身份執掌家政。帶著丈夫兩位前妻留下的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加上自己生的胡適,一共七個一起生活,胡適的的異母大姐比馮順弟年長7歲,二姐和長兄也都比馮順弟年齡大,而比胡適大20歲的異母長兄吸毒又賭博。每年除夕,家中總有一群討債的,坐在大廳,不給錢就不走。
一個23歲的寡婦執掌這樣一個大家庭,真是千難萬難。
# 母親仁慈大度,不露聲色的影響
馮順弟仁慈大度,卻并非毫無原則,雖然臉上不露聲色,但從來不會說過一句傷人的感情話,過年大家應該開開心心的吃過年飯。
受母親的影響胡適也像極了他的母親,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,即便淪落,也從不記恨于心,胡適的大嫂和二嫂經常拌嘴吵架,馮順弟就在中間調和,她從來不會和他們吵一句,同時母親也要求胡適和他們的孩子相處融洽,事事忍讓。
有這樣一位言傳身教的母親,胡適在自傳中寫道:“我漸漸明白,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,世間最下流的事情莫過于把生氣的臉擺給別人看?!?/p>
# 胡適:母親的一個眼神就把我嚇住了!
胡適在《四十自述》中回憶到他的母親:“我的母親對我嚴厲的管束,但她從來不再別人面前罵我一句,打我一下。我做錯了事,她只對我一望,我看見了她嚴厲目光,就嚇住了?!?/p>
有一次吃飯,胡適在門口玩,身上只穿著一件背心,小姨怕他著涼,就拿了件小衫讓他穿上。胡適隨口說了句:“娘(涼)什么!老子都不老子呀?!保╬s:績溪土話,意指“涼什么涼,我都沒爹了!”)
此話一出,馮順弟就從家里出來,胡適嚇得趕緊穿上衣服,到了晚上,母親把胡適叫來,讓他跪在地上,重重地責罰了一頓:“你沒了老子,是多么得意的事?”
母親氣的發抖,胡適則跪在地上哭,一邊哭一遍抹眼淚,不知擦進了什么細菌,得了眼翳病,馮順弟又著急又后悔,聽醫生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,母親便真的拿舌頭幫胡適舔眼翳。
從那之后,胡適就更聽母親的話。
確實,與其當眾斥責孩子,不如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,再好好跟他說說,更容易聽的進去,記在心上。
# 胡適打小就聰明
# 學堂的姑娘們都喜歡聽他講故事
在胡適還不滿四歲的時候,就被母親送去學堂,因為年紀小,要別人抱起才能坐到凳子上,一坐就是幾個時辰,為了讓先生多加照顧胡適,每年兩塊大洋,馮順弟卻給了6塊,而且逐年增加,最后一年加到了12塊大洋。胡適雖然年紀小,但功課卻絲毫不比別人差。
據說經常有一些十幾歲的小姑娘喜歡圍在胡適身邊聽他講故事。于是就有下面這一幕:“胡適用他的績溪土話將古書的故事翻譯過來,身邊的姑娘一邊聽他講故事,一邊納鞋底”。
# 教育,母親傾盡所有
馮順弟向別人借了80塊大洋買了一部圖書集成,當時北京一套四合院也不過200大洋而已。母親卻全部用來給孩子買書了。
如果當初馮順弟給胡適買衣服、鞋子、房子等等,那么中國或許又少了一個享譽世界、影響歷史變革的偉人,對知識的渴望和獲取,才是馮順弟給胡適最好的“學區房”。
就這樣的,胡適學完了他所有的課程,但馮順弟并不覺得只是到了這里,于是送他出國留學,就在胡適出國留學的那幾年,馮順弟卻因病臥床不起,可她沒有告訴異國他鄉的兒子,只是私底下請人來家里拍幾張照片寄給胡適。
“吳病若不起,慎勿告吾兒,當仍請人按月作家書,如吾在時。俟吾兒學成歸國,乃以此影與之。吾兒見此影,如見我矣?!?/p>
馮順弟寧可自己遭受困窘,也要供胡適讀書,還處處為兒子著想,在那個年代就注重智力投資、家庭教養,是一位堅強、能干的女性,一位偉大的、開明的母親。
# 學業歸來,成家立業,母親心愿已了
七年之后,胡適終于從美國學成回國,在北大任教授,還取了個美麗的妻子,馮順弟得知兒媳懷孕的消息,笑的合不攏嘴。
對她來說,一生的使命與期望已了,她疲憊不堪的身軀瞬間倒塌,就在這一年,馮順弟離開了胡適去往天國。
胡適在《先母行述》里寫道,“生未能養、病未能侍,畢世勤勞未能絲毫分任、生死永訣乃亦未能一面。平生慘痛、何以如此!”
這一世深恩未報,是胡適最大的遺憾,他沒來得及從北京趕往老家見母親最后一面,但有母如此,也是胡適一生最大的底氣。